当前位置:笔趣小说网>历史军事>不再平凡> 第33章 守关隘,三更半夜刺客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3章 守关隘,三更半夜刺客来(1 / 1)

白虎关,位于秦州西北边陲,与漳县交界;

西南是隋州,是大乾北方抵御北元的一处重要关隘;

白虎关地势平坦,南面是山,北面草原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大乾第三百年,朝廷击溃党羌人;

国界线由琢郡向北推进了三百里,在白虎关建立关隘;

后来又设立驻军大营,以此抵御北方来犯的游牧民族。

草原上党羌、犬戎、兀丸、狗尸、鲜余、紥绥诸部连年征战;

直到百年前,建立起统一草原各部的北元王朝,才停止。

大乾第五百零三年白虎关建城,设郡,复设郡守府,由兵部和秦州府双重管辖,至今五百余年。

至圣元年七月,废驻军统领,改设征北将军府,统帅驻军,防御北元。

白虎关民政归郡守府,隶属于秦州治下;

军政归征北将军府,受朝廷直接管理,

白虎关地处塞北,南面是山,是抵御北方蛮族的重要桥头堡;

白虎关只有一条直道经过张邑通向秦州府驻地,咸平。

白虎关战略位置尤其重要,不容有失。

白虎关建城以来,与北方众多游牧蛮族长期对峙,从未有失。

而昨天,乃蛮人竟然攻破了白虎关,关隘险些易手,这不得不让人警惕。

北元图谋大乾已久,这次倾巢来犯,不是偶然。

秦正和何老将军相处久了,还读了不少兵书,虽然还不能独自领兵打仗,可见识增长不少,也看的出其中利害。

当秦正得知何老将军重伤,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。

老头儿待秦正不薄,无论如何也尽自己一份力。

秦正也明白自己目前还不具备领兵才能,也就没有带兵前往。

就算带兵私自前往白虎关,触犯国法暂且不论,让一帮未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上战场,除了会白白送命,徒增伤亡外,秦正还要赔付一大笔抚恤金。

此时,秦正已经醒了;

换了新地方睡觉,秦正有些仄床;

长途奔袭了一夜,又给老头儿运功疗伤,原本很累,可秦正仅仅睡了一个多时辰就醒了。

醒来后,没有下床,睁大眼睛,看着床顶发呆,心里在反省这些日子以来的利弊得失。

老将军何奈算是救回来了。

老将军身上的伤居然不是战场上来的,而是高手所为。

秦正也很费解,难道两国刚一开战,北元就迫不及待的把武圣境界的高手派出来了。

北元到底想干什么,难道他们真有覆灭大乾的实力和决心吗?

武圣境界,人间至强,可不是普通货色,进攻一个关隘用的着武圣出手吗?

难道是老头的仇家,现在人家来寻仇了,却没直接杀死老头儿的私仇。

具体原因,或许有可能是老头儿在年轻的时候,抢了那位武圣的挚爱,那位宗师一直怀恨在心。

如今,趁着两国开战的时机,偷袭打伤老头儿,轻而易举,想让老头儿痛苦的死去。

秦正无聊,胡思乱想,胡乱猜测,听着好像挺合理,也幸好没让老将军知道,不然又得挨一顿巴掌。

外面很吵,秦正起床,穿好甲胄,在院子里随便走走,一些将校讨论昨天的大战,说的那是惊心动魄,惊险万分,幸好守住了。

不过有人提到军饷的事。

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军饷了,不少士卒已经出现了躁动情绪,再不发军饷,军心不稳,甚至有可能哗变。

白虎关能不能守住,还是个问题。

不少校尉表现出浓浓的担忧,现在也只能苦苦支撑,希望朝廷早日发放军饷,稳定军心。

大军出征,军费不足,军械粮草都配不齐,朝廷北方各个关隘,都有战火。

白虎关,北元派重兵攻打,险些失守。

还好,将士用命,以命换命,最终把乃蛮人的军队赶出白虎关,这些都是秦正刚听到的。

至于军费,平渡已经向朝廷上交了五万万两黄金,由小何将军负责押运,相信很快会运到京城,发放军饷,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时间,最缺的是时间,尤其是战争;

两国交战,争分夺秒,战机稍纵即逝。

有时候多一分钟准备,都可能影响战争天平的走向。

秦正也很担忧,更多的担忧何老将军的安危。

白虎关一旦失守,身为主帅的何奈首当其冲,即便是逃脱,也会被朝廷治罪。

秦正刚到白虎关,也没什么熟人,除了老头和几个随军校尉,基本上都不认识。

老头儿还在卧床休养,几个熟悉的校尉也忙于军务。

先前田校尉介绍秦正是大将军的子侄,都已经知道了,见到秦正到来,纷纷闭口,不再谈论。

偌大的太守府,转了几圈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实在没事可做,就回了自己房间,栓上门,躺床上休息。

秦正将心神沉入丹田,再次观察丹田的动静。

只见那颗金丹,现在已经不能算是金色了,已经变成红色了,正缓缓的吞吐着气血之力;

原本汇聚在丹田内的红色气血之力,被金丹吸收后,又吐出白色的精气。

秦正取出几丝晶气,放在手上,仔细观察。

没又特别的发现,接着把这丝精气射向桌角,桌角就被切了下来,切口平整光滑,好像神兵利器所为。

这,看到这丝精气造成的破坏力,秦正很是惊讶,好像比气血之力造成的伤害更强更纯粹。

接着秦正又引导一丝精气,尝试着控制它向一个茶碗卷了过去。

神奇的事发生了,茶碗居然被抓了起来,远远看去,茶碗居然自己悬浮在半空,很是神异。

接着秦正切断了与这丝精气的联系,茶碗“啪嗒”掉在地上,摔碎了。

秦正目瞪口呆,这!难道就是义父黄师傅在小册子上描述的“神通”吗?

好像算不上,就像是武者能力一样,这应该精气的一种用途而已,好像还达不到“神通”的效果。

从白先生教授秦正习武,到现在快六年了?

秦正在白先生的教导下,边练武边摸索,如今已经取得不俗的成就。

秦正还没有抱丹时,若秦正全力出手,直面六位宗师而不败。

现在已经结成金丹,不知道能不能战胜大宗师。

秦正越想越兴奋,幻想自己可以拳打宗师,脚踢武圣,天下无敌。

想归想,秦正从来没有放松懈怠,勤学苦练,不要说战胜人间武圣,就连汤和,也有可能被他超过。

汤和的功夫还是秦正教的,练功比秦正刻苦,若不是秦正另有奇遇,汤和的境界已经超过秦正了。

以前,白先生让秦正做选择的时候,问秦正是修习白先生功法还是走义父黄师傅的路子。

其实秦正心底还是想走白先生的路子,毕竟按照义父留下的册子自行摸索,不如跟着白先生按部就班,来的实际。

而白先生希望秦正,修义父留下的修行功法。

两种修行路径各有长处。

在白先生看来,修行内力已经走到了尽头,大宗师已经是人间至强,再往上走,已经没路了;

而秦正现在修行的路子,还有潜力可挖,至少目前看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

白先生的练功路子,也是最普遍的。

从产生内力到贯通筋脉,境界上简单划分为:不入流、三流、二流、一流、绝顶、宗师、大宗师。

大宗师也被称作人间武圣,后面的修行境界没有了,更确切的说是已经失传了。

秦正现在修行的路子,秦正也简单归纳了一下,从扎马步站桩开始,壮大气血,从外到内。

依次是练皮膜境、筋骨境、内脏境、气血贯脑,贯通全身的周天境、洗髓境、抱丹境、金丹,武道金丹境;

接下来如何修行,小册子上已经没有了,秦正只能自己摸索修炼。

若是按照义父的猜测,后面应该是神通境,至于什么什么是神通,义父在小册子中也含糊其辞。

秦正看过很多遍,也是一知半解。

秦正的心态不错,属于乐天派,既然不清楚后面如何修行,就继续站桩养气,打熬筋骨。

不过,通过这几天的观察,秦正也有些发现。

秦正丹田内的金丹颜色发生了变化,而且金丹上的九个孔洞,不停的吐纳着气旋儿。

气血之力进入金丹后,就发生了变化,变成另一种精气,颜色纯白,几乎透明,只有秦正自己才能发现一些淡淡的颜色。

自己的金丹好像一座丹炉,所有吸入金丹内的气血之力被金丹精炼一遍后,发生了质的改变,好像不全是气血之力,与武者的内力有些相似。

金丹吞吐的过程好像是精炼的过程,去芜存菁,去伪存真,仿佛最后产生精气,才是本质,才是真正的气。

秦正为了省事,干脆叫它“真气”。

丹田里的真气越来越浓,几乎液化,随着秦正不断凝练气血,丹田里产生的真气也越来越多。

金丹的颜色从金黄色变成红色,现在又向橙色转变;

这种变化似乎与吸收的气血之力有关,只要不停的增加气血之力,真气也会随之增加,金丹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。

这种变化持续到何时停下,秦正也不知道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;

不停用气血喂养,看看金丹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
宗师境武者可以吐纳天地元气来壮大自身。

秦正不明白天地元气具体是什么,有什么特征,是不是像水汽一样,又是如何吸纳的。

种种疑问,秦正最先想到的是求教白先生。

白先生早已是宗师武者,应该知晓如何吸纳天地元气,等回漳县去问问,不弄清楚,心里不踏实。

秦正修行日深,脑子越来越清明,可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;

如果单纯的凭自己的能力苦修,成就应该不会太高。

所以,秦正看来,练武修行应该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多与人交流,取他人之长,补自己之短,才是正途。

大将军何奈何老将军已经醒了,伤势痊愈,只要调养几日,身体就会恢复如常。

老头儿的伤已经好了,秦正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,应该回去了。

不过,秦正有些心绪不宁,似乎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,这种感觉很强烈。

随着夜幕降临,越来越不安。

今晚肯定有大事发生,对秦正而言,此地发生再大的事也莫过于老头儿的安危,秦正决定去看看。

秦正赶往老头儿的住处,越靠近那种感觉越强烈,直到见到老头儿后,这种感觉才稍稍缓解。

此时,何老将军正和一群将军校尉讨论战局,见秦正进来,老头儿招手,示意秦正过去。

秦正来到老头身边,一个侍卫搬来一张胡凳,请秦正坐下。

老头儿嘿嘿笑道:“臭小子,刚提到你,你就来了,你给大家讲讲军饷的事。”

“各位,这小子叫秦

该站采集不完全,请到原文地址:(http://www.nalosh.com/read/555056/1352344.html)阅读,如您已在笔趣小说网(http://www.nalosh.com),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,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');